【案例详情】
为传承英烈精神、选拔优秀讲解员,某单位主办、某文化公司承办的英烈讲解员大赛备受关注。经过层层遴选,20名选手晋级决赛。因赛事关乎社会公信力,承办单位特向北疆公证处同德业务部申请对决赛评委评分全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公证,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公证处受理后,明确监督范围,内容涵盖:选手按抽签顺序出场、评委独立评分、分数汇总统计等全流程。最终,在公证人员的全程监督下,比赛顺利完成,公证员王欣当场宣读公证词,确认结果真实有效。
【公证过程:从“纸上方案”到“现场护航”】
前期“排兵布阵”:公证员提前一周与承办方反复沟通,研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核查评委资质,制定《公证监督方案》,明确2名公证人员分工——1人监督流程合规性,1人核验分数统计。
现场“全程紧盯”:比赛过程中,评分采用电子打分系统,每位评委的分数经系统即时上传后,公证人员同步记录纸质备份;分数汇总时,与计分员逐人核对“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的计算过程,确保每一组数据“电子屏、纸质表”二者一致。
结果“当场见证”:比赛结束后,公证员当场宣读《公证词》,明确“本次决赛评分过程符合规则,结果真实有效”,随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作为赛事结果合法有效的法定证明。
【公证员分析】
1. 现场监督公证的核心价值:通过“事前审查规则、事中监督流程、事后确认结果”,用法律公信力为赛事“背书”,消除公众对“暗箱操作”的疑虑。
2. 为何这类赛事尤其需要公证?英烈讲解员大赛承载着传播红色文化的社会意义,其公平性直接影响公众对“英烈精神传承”的信任。公证通过法定程序固定过程,让“选拔结果”更具说服力,也让优秀讲解员的脱颖而出更具社会认同度。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一)合同;(二)继承;(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四)财产分割;(五)招标投标、拍卖;(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八)公司章程;(九)保全证据;(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公证程序规则》第五十二条:公证机构办理招标投标、拍卖、开奖等现场监督类公证,应当由2人共同办理。承办公证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通过事前审查、现场监督,对其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现场宣读公证词,并在宣读后7日内出具公证书。
【公证员有话说】
很多人觉得比赛办公证是“多此一举”,但对英烈讲解员大赛这类承载社会意义的活动而言,公证是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办理此次现场监督公证的公证员表示,“我们不仅要看着评委打分,更要提前预判风险。公证的价值,就在于用专业细节守护看得见的公平,让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负,让每一份荣誉都经得起检验。
【结语】
一场赛事的公平,关乎20名选手的努力,更关乎公众对“英烈精神传承”的信任。现场监督公证以法律视角介入,用“事前防患、事中规范、事后证明”的全链条服务,让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晒在“阳光下”。这不仅是对“程序正义”的坚守,更是公证作为“法治守护者”,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让公平可感,让信任可依。
本处同德业务部 公证员王欣
内容整理:吴书婷
微信
抖音
顶部